治理产能过剩还要靠市场
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,产能过剩的阴影仍在中国蔓延。多个行业深陷过剩泥潭。在传统的钢铁领域,过剩产能率超过30%,中国一家的产能是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;在造船行业,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停工与半停工中挣扎;即使如风能、光伏、太阳能等新兴产业,产能过剩亦未能幸免。
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。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,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,必然导致周期性产品过剩和经济危机。
中国自告别计划经济、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,“过剩”问题亦绵延至今,今天再次成为焦点课题,更多原因在于经济增速放缓,发展形势复杂,使这一老问题愈发凸显。
这些年来,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各种政策频出,大到宏观调控,小到融资门槛限制、产业禁入等,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。
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过度依赖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不足的话,那么中国的问题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仍未充分发挥。
长期以来,我们对于政府驱动型经济模式的依赖,使政府深度参与到经济运行之中,削弱了市场的调节作用,加上政绩刺激下造成的盲目投资、同质化产业规划等问题日益严重,种种问题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。
一个鲜明的案例就是光伏产业的无序发展。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。在600多个城市中,有50%正在规划或已经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,超过100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。到2012年,中国大陆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3%。又如房地产行业,尽管“空城”、“鬼城”频现,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问题人所共知,但这仍然抵挡不住各地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发展热潮。
因此,治理产能过剩,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,应该回归到经济学常识上来,即市场本身具备自我修复功能,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,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长期过剩,供求关系总会使资源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配置状态。简而言之,企业家永远比政府官员更加明白市场的运行规律,政府减少对经济不必要的干预就是最好的经济调控手段。
由此观之,改革关键在于消除制约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消极因素,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。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,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和边界,让政府的归政府,市场的归市场。
- 上一篇:研华科技推出新款工业级薄型工业主板 2014/4/1
- 下一篇:变频器产业高峰论坛:浅谈国产变频器企业的升级与转型 2013/5/29